婚书婚书现在称作结婚证书几乎历代法律都规定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必
婚书
婚书,现在称作结婚证书。几乎历代法律都规定,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必须到有关部门登记,领取结婚证书。否则,婚姻将不受法律保护。
顾名思义,婚书应在文字形成以后才能产生。文字是婚书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此之前,缔结婚约有无凭证等物,现在还没有实物能够给予说明。婚书的出现,是姻婚在法律程序方面的进步。但同时也表明,因婚姻问题男女双方发生争执已很常见。
据《周礼》记载,周朝管理婚姻事务的官职为媒氏。媒氏负责书写颁发婚书。《周礼·地官·媒氏》:“媒氏掌管万民之判。”郑玄注曰:“判,半也。得耦为合,主合其半,成夫妇也。”清代学者俞樾认为,这里的判即是判书。周朝时的婚书,一般写在一片竹简或木简上,然后把它分开,男女双方各拿一半,作为婚姻的法律凭证。
婚书分官方婚书和民间婚书。民间婚书又叫私约,是指男女双方缔结婚姻,未去上报官府,只是双方与中间人私下签署的婚约。对待私约,各代朝廷态度不一。有的明令禁止,不予承认。有的较宽容,承认私约有效。其实在民间,私约婚书一直盛行不止。
古代婚书的样式,现在能见到的是敦煌发现的婚书,时代大约为唐代。更早的婚书如何书写,已不得而知。敦煌婚书分正书和别纸。男家请求婚姻叫通婚书,女家允诺叫答婚书。通婚书和答婚书统称正书。双方正书之外各附别纸。男方别纸写上男性当事人的情况,女方别纸写女性当事人的情况。主要内容是年龄、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几、是否婚配过、性格如何等。实际上正书多是虚文套话,真正内容倒是在别纸上。
宋代婚书与敦煌婚书相比,有了很大发展。婚书分草帖子和细帖。细帖又称定帖。媒人先将草帖转送男女各家,双方都无异议,开始过细帖。男家细帖要将自家三代的姓名、官位、缔结婚姻的是第几男,以及他的官职品位、生年、生月、生日,父母是否健在,父母如不在由何人主婚,本人有什么田地财产,送多少聘礼等,都要写得清清楚楚。女方的定帖与男方大致相同,只是把聘礼改为嫁妆。定帖写好后要装在彩盒里,择日由媒人送给对方。顺序是男先送,女后送。双方送过定帖,婚约便开始生效。
宋代婚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婚书的书写格式。历经元明清三代,直至民国,先草帖后定帖的婚书程序,在民间一直流行未变。
新婚哭嫁
- 怎样才能做好市场营销?三大法宝需掌握[图]
- 考小学教师编制条件[图]
- 公司不交社保,员工如何维权?[图]
- 在职场上该如何获得自信?[图]
- 雨天心情低落说说发朋友圈(100句)大全[图]
- 为什么人到中年,很少有身材苗条的?[图]
- 金荞麦可以养护孕妇吃吗?[图]
- 无法自拔的情感,我们是不是都疯了[图]
- 常做膝弯曲练习可防止膝关节骨质增生[图]
- 缓解头部疼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