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路车的形状,在《小雅》等几篇作品中,可以略知概貌:车身朱色,旗帜精美,后有竹制的障蔽,车毂(贯车轴的横木)包以革皮,车辕前的木条画着图案,马胸悬以繁缨,辔上垂着革条,马口两旁系以鸾铃,奔驰时,旗帜飘扬,铃声鸣响,娱目悦耳,显得壮丽而有诗意。
最初的车子是谁创造的,今日已难确知,一说是夏代的奚仲,只能作为传说,《后汉书·舆服志》说是“上古圣人”见了转蓬而想到车轮,那倒是可信的。轮子必须圆形才能滚动,所以,第一个在脑子里产生圆形概念的人,确实称得上“圣人”,说明这个人已有高度的抽象能力。《庄子·天道》篇,记一个七十岁的斲轮老手轮扁,自述斲轮之术,必须不徐不疾,得心应手,因为“徐则甘(松滑)而不固,疾则苦(艰涩)而不入”。这是指斲轮孔,也是从长期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之谈。
由轮再造舆(车厢),便成为完整的车。最初的车,只能站而不能坐,因为古人席地而坐,尚无凳椅,只可倚靠,妇女因体质较弱而不站。这种车用一匹马拉的,上有容盖,叫做安车。但《郑风》中有一首《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锵锵)。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那么,这是男女同乘一车了。这个女子是齐国人,姜家的长女。服饰华美,风度文雅,还有好名声,面容像木槿花那样鲜艳。男子是郑国人。“将翱将翔”,是说乘车漫游,倒像现代人坐着汽车兜风。这个女子当是大家闺秀,有人说这是男子婚前行亲迎之礼,未必可靠。大概由于男女同乘一车,有些看不惯,又觉得此诗不像在贬刺,不便说成淫奔,只好说是亲迎了。
再举一首《鄘风·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