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
晏子顺水推舟阻齐景公
下面依旧是一则关于著名的政治家晏子劝谏的故事。
齐国到齐景公在位时,政治更加清明,国力更加强盛,在众多诸侯国中是屈指可数的大国,这不仅因为有开明、有作为的齐景公,还因为有一流的政治家晏子的辅佐。
一次,有个人得罪了齐景公,齐景公大发脾气。盛怒下,他下令将那个人绑在大殿下面,要把他一节节地砍掉。这可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
同时,齐景公下令,谁都不能来劝阻这件事。如果有人来劝阻,就和那人同罪,也要被肢解。作为国君,他的话一言九鼎,谁都不愿意冒险进谏。
晏子听了以后,便把袖子一卷,装出一副凶狠的样子,拿起刀来,把那人的头发揪住,同时在鞋底下磨刀,做出要亲自动手杀掉此人、为君王泄怒的姿态。
然后,晏子仰起头来,向坐在上面正发脾气的齐景公询问:“大王,我看了半天,但感到不知怎样下手,好像史书上没有记载过。尧、舜、禹、汤、文王这些贤明的君主要肢解杀人时,到底应该先砍哪一部分才对?对这个人应该从哪个部位下手去砍,才能做得像那些圣主们一样杀得好呢?”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立即警觉,自己若要做个明君圣主,又怎么能用这种残酷的方法杀人呢!所以他对晏子说:“好吧!我错了,放掉他吧!”
晏子在此运用了“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先是顺着齐景公的意图佯装要杀掉此人,却在行动中用暗示的语言警醒了齐景公,达到了自己劝谏的目的。
晏子知道如果当时直言规劝,直说心言,必定会事与愿违。因为此时的齐景公正在气头上,如此一来不仅会使之下不来台,还会火上浇油,不但救不了将要被杀之人,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保不住。晏子正是看清了这个道理,才将计就计,很巧妙地充当“刽子手”,以委婉的方法劝阻了齐景公。
竭节忠职平恩怨
宋英宗在位时,一次受到惊吓,得了重病,暂时由皇太后处理朝政。许多大臣不想预立太子,便暗中向皇太后进言。